读创-“2019深圳花展”中“等风来”花园设计师沈悦:好设计应该简约与环保

发表时间:2019-04-10 10:43

风车随风转动,风铃随风发出叮铃的声音……美好的一切随风而现。在近日亮相的“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上,一个名为“等风来”的花园吸引了观众注意。这是由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系主任、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兼主持规划设计师沈悦设计。近日,他接受了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分享了风景园林设计的想法。

风的美感既动态又隐蔽

沈悦是著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此前主要经历在日本,他主持设计的代表项目有澳大利亚佩斯市政府前庭、日本兵库友好庭园、日本梦舞台之庭、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田园景观长期规划与局部设计、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校园改造设计、日本兵库县淡路市花桟敷景观提升规划等。近年来,沈悦也参与了不少国内项目,以多文化圈互融的视点展开理念。


等风来7.JPG


谈及此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设计“等风来”花园的灵感,沈悦说,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风,“风是生命延续的媒介,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它。风可以传播植物的花粉、种子,帮助它们完成授粉和繁殖。”沈悦说,“风还起着传递能量的作用,像是风力发电,就是将风能转换成动能,可以说,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同时,风也是很美的,它的美是动态的、是隐蔽的,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它,但是我们却可以从风车的转动、风铃的叮铃声中,看到或者听到它的存在。”


沈悦.jpg

△沈悦


记者发现这次的场地设计很有意思,在随风摇曳的植物中,布满了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风车,风车的颜色也与场地周围种满的植物互相呼应。沈悦表示,当初抽签到这个花园,其设计范围现状是它已存在有很多花灌木,几乎不可能大面积增植新花,所以在现有的花灌木间隙之内,插入不占地面面积的风车,以动带静,以情入画,激活游客的视觉、听觉等五感反映,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等风来3.JPG


记者注意到,在花园中,游客们观风浪、看风车、闻花香、拉风铃,多维体验场地的设计之美;还能欣赏到由大片紫罗兰组成的天然花海,徜徉在其中的游客还能嗅到空气中沁人心脾的花香。

等风来8(1).JPG


沈悦还在花园中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好的花园设计不能只是高屋建瓴,让人只可远观,我希望人与景可以和谐交互。”沈悦说,“除了风车之外,我们还镶嵌了许多特制的彩色玻璃和瓦片在道路上,它们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美,许多游客们都很喜欢;风铃也是可以互动的,小朋友们很感兴趣。”

等风来6.JPG


设计师应该兼顾艺术与自然

沈悦是日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最高奖的获得者,日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简约、环保,沈悦说,“尊重自然是现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像日本的风景园林设计师非常注重将自然和艺术设计相融合,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2005年,我曾在日本参加过一次设计博览会,他们的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沈悦说,“搭建整个博览会的建筑材料都是可以完全降解的,甚至连工作人员吃的外卖盒子也是由特殊材料制造的,是可以完全分解的,还有他们对空调的设计也让我耳目一新——把空调排出来的水也设计成了一处景点,既保证了艺术性,又起到了降温的效果。他们的外墙用了一种新的材料,叫做‘光触媒’,太阳光一照,附着在墙上的灰尘就会被剥离出来,一下雨就会很干净,可以说日本的风景园林设计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需要学习的部分还是很多。”


等风来4.jpg


这种环保理念,沈悦也应用到“等风来”花园中,他没有大刀阔斧地对场地进行改造,而是尽量以大自然为依托进行再创造。“大自然的美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师在设计场地时应该更多考虑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展会后场地的恢复,所以我们决定用最简单的风车、风铃来装饰场地,这样既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大自然的美,制作风车和风铃的材料都是特制的环保材料,在展会结束以后我们打算将风车、风铃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可以把对环境产生的负担降到最低。”


读创编辑杜翔翔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