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专访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昉: 与特区共成长 为城市添风景

发表时间:2018-05-02 11:35

ad207d7a-beeb-4d02-926e-2d60a3f94d29.jpg.jpg

何昉与员工沟通设计方案。深圳商报记者 肖兵峰 摄


f2e38a79-37b8-4b62-90ba-974b0002c61d.jpg.jpg


326def27-c9a2-4a28-98ec-f741e4d87e77.jpg.jpg

何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深圳商报记者 肖兵峰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这一消息在规划设计业界引发强烈关注。作为国内权威专家团队成员之一,风景园林学科唯一一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是雄安前期国际咨询机构遴选的评审专家,将为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专业力量。

说到何昉,深圳市民或许没见过他本人,但大家所熟悉的知名生态景观,如仙湖植物园、欢乐谷、深圳湾公园、莲花山公园、市民中心环境、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等园林或环境设计,均由他主导完成或主持参与。

近日,在位于金田路现代国际大厦的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简称媚道设计)所在地,何昉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南下深圳艰辛创业

何昉是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创始人,现在是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兼主持规划设计师。他可以说是深圳特区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之一,在深圳参与的处女作就是仙湖植物园。

在上世纪80年代特区成立之初,全国各地积极支援深圳的城市建设。各地区的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包括全国有名的高等院校,都投入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简称“北林大”)是最早来深圳的建设队伍之一。

1984年何昉从北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受学校委派来深,跟随中国风景园林泰斗孙筱祥教授和北林大孟兆祯教授,参与深圳市首个新建公园——仙湖植物园的设计,并作为设计代表在艰苦的规划设计条件下,边设计边施工。

“那时仙湖植物园是光秃秃的山头,树木都是后来种上去的。”何昉告诉记者,最好的景观园林设计应做到浑然天成,仿佛再造一个自然。众所周知,仙湖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受到业内广泛赞誉,深圳乃至全国也由此掀起园林建设又一高潮。此后何昉受邀赴深,并代表北林大在深圳市设点规划设计部,持续支持深圳园林建设。

1993年初,带着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何昉只身南下来深创建设计院,自筹经费、自拓市场。“最初费用紧张、举目无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筹莫展,难以推进。”何昉说,最后在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年后拿到许可,1994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深圳分院(后属地化改制为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正式成立,他出任首任院长兼首席设计师。

烈日下到处跑项目,画设计图,积累着实战经验,他与飞奔的深圳一起成长,相继完成多个政府项目民心工程的规划设计,项目质量越来越高,设计院发展越来越顺畅。时至今日,何昉创建的这支专业规划设计团队,逐渐成长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卓有声誉的园林景观品牌设计院。

一路开拓彰显实力

何昉选择了深圳,而这座美丽的城市也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平台。他扎根改革开放前沿开拓进取,坚持在风景园林设计第一线,先后主持完成近2000个项目,涉猎现代风景园林各领域类型最广,为深圳特区乃至全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做出了突出贡献。

何昉从事规划设计工作30余年,主持参与完成的项目精品云集。其中获国内外奖的有200多项。获得国内外大奖的主持参与部分项目有: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勘察设计项目风景园林一等奖排第一名、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奖)、第六届中国(厦门)园博园公共园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质奖),以及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等。

改革开放中的深圳建设日新月异,“试验田”给了规划设计人才以广阔天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大力发展本土优秀规划设计力量的同时,何昉还推动行业的开放合作,主动邀请美国著名SWA集团等境外设计机构和本土规划设计院深入合作,共同完成了深圳湾公园、佛山南海中轴线开放空间及千灯湖公园、深圳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景观(含北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等项目。

一切付出和心血均会结出硕果。2016年12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榜上有名。

离开北林苑后,2017年开始,何昉在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担任主持规划设计师,继续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媚道设计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题写院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教授题辞取名,日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最高奖获得者沈悦教授担任公司的主持设计师。据介绍,目前团队正在聚集国家顶尖人才,这个优秀规划设计群体正不断成长。他期待通过和同行们一起努力,在深圳逐步形成独具鲜明特色的“深派园林”或者“深圳园林”。

创作坚持生态宜居

何昉主持参与设计的项目很多,生态、宜居是他坚持的创作标准。去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成功召开。作为自仙湖植物园建设初期以来30余年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建设的亲历者,何昉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他的抱负不止于此。30年如一日的创作,更是为了在世界树立富有东方美学之园林的地位。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以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园的规划设计为例,作为总主持人,在设计时注重立足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发挥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为地方文化、国际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充分融合搭建交流平台。在其主导下,从国际竞赛中标到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一气呵成,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继而主导转战下一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专题园和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专题园规划设计工作。

在何昉看来,东方美学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文化传承。深圳湾公园是深受深圳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而深圳湾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规划设计时,在沿岸创造性地规划了一系列半岛形绿地。何昉表示,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填海面积,延长海岸线,从而丰富陆地与海、人与自然的连接与交融。

此外,他的创作还注重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脉和地方精神的思考,注重保持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观与大局观,用新的技术与新的生产资料,保护历史遗产,发掘地方文脉,研究当地民生民情,追求本土原创设计,探索地方精神与现代风景园林结合之路。他不急功近利,在创作前都要经过冷静的思考,进行多方面的平衡。

全情投入行业发展

除了带领团队走在设计前沿,在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外,何昉还关注行业发展,默默耕耘,努力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一样,是具有世界原创性的三大流派。”何昉表示,风景园林学科作为共和国建设史上一个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其自身有着非常强的比较优势,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风景园林学科,无论在动手能力还是创新能力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何昉对行业发展由衷热爱并全情投入。为提高风景园林学科的学术地位,他在2005年创立全国唯一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同名的国家级学术刊物《风景园林》,并担任社长和编委。据了解,该刊物目前已实现单月刊国际发行,还相继提出海绵城市、弹性城市等学科前沿专题,不断探索设计创新。

人物简介

何昉,教授,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主持规划设计师。2016年底获评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十大年度创意人物、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专家、《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

心语感悟

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挑战和创新,需要一批批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有理想的年轻人,勇于超越,执着追求。在深圳这座年轻的设计之都,运营一个规划设计企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工作就是与年轻有创意的灵魂同行,怀着赤子之心深耕精研,以深圳原创、深圳流派,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细节建设,奉献热情和智慧。

人物访谈

打造优秀城市空间

促进城市与人的发展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何昉是如何做到不改初心,开拓进取的?他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又是什么?记者对他进行两个小时的访谈。

深圳商报:您是深圳最早一批创业者,在你看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行业发展有何变化?

何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设计行业趋向跨领域发展。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除了生态外,还和建筑、文化、旅游等结合。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且具有国际视野、跨领域的能力。

深圳商报:您在专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有什么心得和年轻设计师分享?

何昉:对于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积累,尤其不要急功近利。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设计师能够综合考虑地理、地域、文化、气候等方面的因素,一个工程的设计周期长,很多细节需要细细斟酌。尤其是生态方面,更要注重。此外,原创精神很重要,年轻人要保持对原创的敬畏之心。

深圳商报:您先后参与创办两个景观园林方面的设计院,承接的项目又特别多,如何管理和培养团队?

何昉:既要培养人才,也要尊敬人才。对于一些项目,要放手让年轻人多尝试、实践,我负责整体方向的把握。年轻人也承受了很多项目的压力,我对待他们像亲人一样,让他们在团队工作中有成就感、幸福感。

深圳商报:您坚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何昉:设计理念就是继承和创新中国人居环境的理论和实践,打造和建设更多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心中的东方美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美学目标,是与当地的生态需求和历史文脉取得平衡并互相融合,成为扎根于当地土壤的、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成果。我的职业理想是:希望打造优质城市空间,让人们乐意在这里生存发展,促进城市与人的发展。

深圳商报:您如何看待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何昉: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社会。要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企业越大,使命感越强,要尽自己所能将中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推向国际。深圳是设计之都,在这方面的实践更要先行一步,勇担责任,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中国梦,应该在每个企业家心里。我们将继续建立起一套行业规范和价值体系,以生态环境为基点,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建设美丽中国,回馈社会。

深圳商报:在您看来,深圳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何昉:深圳企业家精神的最大特质就是开拓创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的发展能体现行业特点,又能反映人的道德境界。

记者手记

在大地上书写最美诗篇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从上世纪80年代初频繁来深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到后来在深创建设计院至今,何昉在深圳的创业已超过30年。从仙湖植物园、莲花山公园到深圳湾公园,从欢乐谷、欢乐海岸到东湖公园、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回顾他参与的每一个作品,个个都是精品。凭着开拓创新的精神,他来深创业,以自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以下简称景园师)的身份,为这座城市梳妆打扮。他说,景园师是在建设大地的优美事业。而在记者看来,他就像一位诗人,凭着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大地上书写最美的诗篇。

虽然工作繁忙,不是出差,就是开会,但他始终坚持在设计一线,主导完成或主持参与的项目近2000个。让人不能不感叹这位年逾50的设计师创作力之旺盛。

虽然项目很多,但何昉从来不会重复设计,也不会停下脚步。他说:“创新永远是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才会进步。”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对企业员工要求也是如此——创新、突破。同时,他同样重视原创精神,并说“创新的高地是原创”。

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的景园师,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生态、因地制宜、实用亲民,注重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脉和地方精神的思考,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关键词。

如今何昉所在的媚道设计,还要为深圳乃至国内外的城市建设再次梳妆。这次,他从中国山水艺术和哲学相融合的意境中,找寻创作灵感和动力源泉。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美丽中国”是何昉的终身理想。他说,未来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全产业链多学科的专业优势,面向中国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从事风景园林引领下的对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变化的多样性规划设计。这不仅涉及风景园林、生态范围,还包括城市规划、建筑、旅游等在内的多学科领域。

何昉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人民幸福了,我们才成功。”不知他的理想有多高,但是他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就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让城市更美,让人们更幸福。


版次:A04     来源:深圳商报    20180502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友情链接: